每个地区都会有展览需求,但除了几个大的中心城市外,大部分都是供不应求的市场。这些地区每年都要举办三五次展览。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数量少、质量差的展览根本无法满足当地展览馆的需求。
因此,在展会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经营展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展会已达3800个。如果每次展览为期两天,平均每天同时举办20多个展览。展览的数量呈现出过多的趋势。尽管一些新的展览将继续出现,但几乎同样数量的展览将悄然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依靠新建展览来满足展厅需求的可能性似乎不再现实。
让我们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展厅只是一个展厅的概念吗?它也可以是一个休闲和运动的地方,还是一个剧院?这句话对那些专门从事展览业的人来说可能是个打击。展览馆正在“抛弃”展览,开始多元化发展道路。
在一些对展览有需求但需求不足的地方,展厅的建设似乎也应该转变思路。不要只想着“我们有一个10万平方米的展览,所以我应该建一个10万平方米的展览馆”,毕竟一个展览是不可能支撑整个展览馆的。在这些区域建设展厅,不妨大胆拆分10万平方米,采取灵活的管理模式,即多元化管理。
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为例,上市公司汉商集团2003年年报显示,当年1-6月,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实现收入6303.3万元,亏损1370.69万元。深陷“本金、利息、折旧”困境的会展中心开始寻找更多的出口产品。据该中心总经理姚先华介绍,经过多元化经营,该中心的运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展览、会议、综合(包括广告、体育、广场等)和商业。它依靠前三部分完成了自己的盈亏,承担了全部本金、利息和折旧。这种情况在中国其他城市并不常见。更多地方的展览馆仍然享受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靠政府的各种隐性补贴生活。
据了解,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结构不仅包括会展场馆,还包括文化广场、地下商场和体育活动中心。也许这样的结构导致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展览场地空间不足,一些大型展览无法在当地举办。但对于一些会展市场需求不足的二线会展城市来说,这种场馆结构,或者说这种多元化的运营模式,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展览馆更多的是公共设施?基本任务是为公众提供公益性展览服务。为什么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后,展厅的功能不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继续发展,不能摆脱单纯的展览概念,真正满足市场的需求?没有人会说这是不可能的,关键问题是思想的转变,是一个可操作的模式。
实现馆馆的多功能、馆管理的多样化,也许是今后一些馆的发展方向。
朋友圈里的小广告就像街上新鲜的牛皮。它们不仅平淡烦人,而且往往与欺诈信息混在一起。如果他们不小心就会被骗。【详细】
咨询热线:18818900329 报价QQ:925061620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智慧路1号三座(备案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