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展览项目工程服务商
 
18818900329

美国  中国   德国   法国   巴西  英国   荷兰

埃及  南非   沙特   韩国   日本  泰国   越南 阿联酋  土耳其  墨西哥   莫斯科   新加坡   

 
展览行业的定位与地位
来源: | 作者:1foouk | 发布时间: 2020-03-23 | 432 次浏览 | 分享到:

会展业既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经济,又是一个特殊的服务业。相关产业很多。会展业的繁荣和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国际经验,展会带来的交通、商业、餐饮、住宿、旅游等相关产业产值占展会本身收入的比例为10:1。据国际展览联合会统计,每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可以增加100个就业岗位。

 


同时,展会对产品销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CEIR,贸易展览仅次于直销,四分之三的买家在贸易展览上找到新的供应商。超过四分之一的买家在展会上购买。通过参加展会进行商业销售的成本仅为没有展会推广的商业营销成本的一半。

 

会展业现状

 

现代展览始于19世纪末。目前,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在亚洲。会展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进入商业化运作阶段。会展业的管理、组织、协调和研究主要依靠行业协会。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贸易协会是国际展览联合会(UFI)、国际展览协会(iafe)、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EA)、国际展览服务联合会(IFES)和参观者协会。北美的展览业主要以美国为基础。美国的大多数产业都把展览作为商品促销和流通的手段。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现代会展业一直落后于世界会展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包括贸促会、地方分会、行业分会、各行各业、外贸公司、地方经贸委(厅)、专业展览公司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展览格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我国展览总数为1063个,1998年为1262个,1999年为1326个。其中,国际展览约占48%,国内展览约占52%。目前,展览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深圳等发达城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展业整体水平差异较大,表现在管理体制、展览规模、展览设施、观众构成等管理体制上的差异。国外会展业的管理主要依靠行业的自律机制和自律规范,政府的介入一般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国际大型展会的协助和招商引资上。目前,我国会展业仍保持着计划经济和会展公司资质定制形成的会展审批制度,尚未形成与市场相适应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展览规模的差异。目前,我国国际专业展览的展览面积主要为10000平方米,约占全年展览面积的50%。大型展览已成为国际展览业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的展览规模亟待提高。

 

展览设施的差异。外国馆不仅面积大,而且交通便利。火车、地铁、直升机等交通工具可直接到达展馆。展厅提供会议室、办公室、银行、邮局、海关、航空、翻译、日用品、商店、餐厅、仓库、停车场等全方位服务,整体服务体系使展厅成为城市中的一座城市。中国展览馆总体规划和配套服务设施落后,也是制约中国展览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

 

顺应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我国会展业将以规模化、正规化、专业化、品牌化为导向。同时,制造业会展主导世界的局面将结束,消费品和第三产业会展将逐步发展。观众将以专业人士、决策者、批发商和分销商为主。展览将在竞争中集中和垄断。一些乐观主义者预测中国未来将成为一个世界展览中心。

 

会展业和资本市场会展业需要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目前,我国的展览馆数量和展览面积基本能够满足实际需要,但从长远来看,尤其是在大型展览快速增长的趋势下。我国缺少5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展厅,需要加大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会展中心城市大型展厅建设的投入。

 

但展馆建设具有人大投资、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它只取决于国家资金和企业自身的累计投资。这不仅会影响展厅的建设进度,而且会造成风险过于集中。它不符合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

 

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利用资本市场,通过银行放贷、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一方面可以迅速筹集所需资金。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收益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市场规律。

 

 

 

 
免费获取报价方案
提交
 
展厅案例
查看更多案例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