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展览项目工程服务商
 
18818900329

美国  中国   德国   法国   巴西  英国   荷兰

埃及  南非   沙特   韩国   日本  泰国   越南 阿联酋  土耳其  墨西哥   莫斯科   新加坡   

 
会展业人才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来源: | 作者:1foouk | 发布时间: 2020-03-04 | 44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会展业蓬勃发展,年均持续增长20%左右。会展业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商机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了解,仅上海一年就有400多个展览。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临近,会展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会展人才一般是指规划实施层面的人才,包括核心人才、辅助人才和配套人才。会展核心人才包括会展策划和高级运营管理人才,他们是业内水平最高、最专业的人才。目前,招聘需求量最大的有以下五类人才:

 

展览设计师:

 

要求具备室内设计或环境艺术专业背景,负责根据品牌特点和客户要求选择和安排展览,包括展位位置现场观察、展位主题构思、展览形式、设计图纸等,现场布置,安装人员现场指导及展览礼仪策划。

 

展览项目策划:

 

会展企业关键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开发新主题,赋予现有会展项目新元素,拓展深度和广度,使原有项目规模化,效益最大化。英语流利,熟悉展会运作流程,具有市场营销或项目策划经验,市场调研经验。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展览销售:

 

主要从事国内外会展业务联系,是会展业的一个重要阵地。国外一些会展公司通常有市场和项目两个部门,而销售部门又分为会议销售、媒体销售等不同方向。根据职位不同,有不同的层次,如销售人员、客服人员、销售经理等,销售人员对学历要求不高,但必须有销售经验,能够使用计算机等工具,而销售经理则需要毕业于市场营销或相关专业,有广告和展览销售经验,有多年的展览市场运作经验。

 

项目经理:

 

他是负责展览项目的负责人,具有多年的行业经验。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展览项目,负责所承担项目的组织实施,完成部门下达的创收指标。一般应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悉展览业务,能够独立承担展览项目,精通英语,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公关协调能力。许多展览公司都有项目经理。

 

服务员:

 

会议现场服务人才的舞台不再是“碗”,而是承担着会议现场各种智慧的碰撞与交流,控制现场秩序与效果,反映展会文化水平的优秀服务人才。一般要求酒店管理、外语、外贸等专业或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背景的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和对展会主题的理解能力,以及现场组织协调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选择会展业是大学生就业的好途径。然而,这个行业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市场营销、公共关系、金融等。大学生除了参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外,还依靠自己培养“内行”。比如,要自由使用外语进行深入交流,努力拓展就业领域,接触各种人和事,拓展视野,积累经验等。

 

专业会展策划与营销人才应做哪些具体工作?会展策划与营销的主要工作包括:1。筹备工作,即展览项目策划和展览项目可行性分析。具体筹备工作,如展会品牌形象策划。展会招聘及招商引资工作,包括展会招聘策划及展位营销。会议事务和管理工作,包括展览服务和现场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展览策划人员的主要工作描述如下:1。会展项目(会议、展览、节庆活动、场地租赁、奖励旅游等)市场调研。会展项目立项、主题、招商、招聘、预算、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规划。展览项目销售情况。展会现场运营管理。

 

专家总结了会展业的两个特点:高度综合性和高度实用性。要成为一流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等基本素质。

 

调查显示,只有40%的员工接受过展览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比扩大员工数量更为迫切。

 

三种证书更具影响力

 

会展人才非学历教育蓬勃发展。陈建国介绍,为加快展览人才培养,由上海展览业协会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上海展览学院正在筹建中。学院将包括展览培训中心和展览研究中心。前者负责培训,后者从事研究。

 

目前,国内推出的相关证书至少有10种,在上海有三种有影响力的证书:1。上海市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会展策划与实践”岗位资格证书。从美国引进“注册展览经理”的培训和认证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推出的“展览策划员”新职业。

 

“想成为会展人才,必须深刻认识会展业的特点,知己知彼”,著名学者指出,“会展人才具有高智商、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必须认清。”

 

特点一:高智商

 

调查显示,超过70%的雇主希望员工拥有大学以上学历。但高智商并不意味着高学历。王明明指出,拥有学士学位或研究生学位的毕业生至少需要8至10年的努力,才能成为成熟的会展策划和管理人才。

 

高层次的展览人才和敲展览场地的施工人员有很大的区别。例如,优秀的同声传译人才目前在中国并不多见。各类高层次的会展策划人才、广告创意人才和场馆管理人才都需要高度的智力,否则就无法胜任工作。

 

特点2:高风险

 

“会展业是不稳定的,甚至是脆弱的,”著名学者说,“这个行业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很大。例如,前年发生的非典和国际恐怖活动将影响会展业。”

 

会展业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机制灵活,转船快。”一位著名学者说:“这个行业的不稳定还反映在五年内一些大型国际展览将轮流举办,比如今年在北京举办的财富论坛和1999年在上海举办的财富论坛。”

 

特点三:高薪

 

高回报和高风险是相互因果的。著名学者说:“国外也有这样的现象,一家顶级的展览公司一年只需要做两三个展览项目,而且可以“吃”五年。目前,国内企业不能这样做。”

 

据相关人士介绍,如果一个展览项目经理办一个大型展览,他的收入会少上万元,多上几十万元甚至更多。

 

PS.会展业薪酬水平:

 

在工资方面,目前,新进展览策划人员的月薪一般为2000-3000元;在展览行业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月薪可达4000-6000元。本地企业与外资企业有一定的区别。以会展销售岗位为例,业内普遍采取底薪+提成的方式。私营公司底薪低,佣金高。一般来说,普通销售月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销售经理月收入6000元以上。而外资企业底薪高,提成低。有的公司有固定的工资和固定的销售月收入可以达到6000-7000元,而销售经理的月收入在20000元左右。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展览设计师来说,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可以达到6000元以上。

 

在上海等会展业发达的城市,会展专业人员的月薪最高可达5000元,高级车展、房地产展会人才的年薪一般在12万元左右,最高可达30万元。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会展经济繁荣与专业教育培训相对滞后的矛盾,会展专业人才的价值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谈展览教育:

 

2005年,北京第二外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和广西财经大学成为主要的会展人才教育机构。同时,新的会展教育机构也在以逐年递增的趋势向各地蔓延。以CEM为代表的海外会展培训在中国很受欢迎。联合组织张强先生倡导的展览角色演练,也为展览培训注入了新的思路。

 

目前,会展教育培训机构的区域分布与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大体一致。其主要人才教育培训机构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会展发达城市。然而,对于一些起步晚、起点高的新兴会展城市来说,专业会展人才缺乏、会展人才素质低下已成为制约当地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大连、威海、山东等地部分地区已开始高度重视会展人才的培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香港市、澳门市、台湾市等50个至60个会展教育培训机构设立了会展专业和方向性学校(包括本科、高职院校)。短期内约有20家会展培训机构。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将“会展策划人员”列为职业类别,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相关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会展人才的整体素质。

 

据报道,在会展业相当发达的德国,只有三家会展教育机构;在香港,只有一所香港理工大学开设会展专业,只有四门课程。就社会培训而言,只有香港展览协会正在进行资格培训;在澳大利亚,只有两所大学;在美国,有60所高校参与展览课程,这对会展教育非常特殊,只有四所或五所大学。与香港和其他国家的人才培养相比,中国在会展教育和社会培训方面的投资远远超过了展览本身的负担。

 

中国展览协会专业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张强认为,“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展览教育培训机构数量“质”的提高。由于许多高校对会展业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盲目办学、攀比,缺乏自己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对专业认识不足,实践能力薄弱。

 

此外,由于我国会展教育起步较晚,无论是在师资培养上,还是在教材规格和课程设置上都不完善,使会展人才培养质量大大降低。专家认为,会展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整体要求,现在和将来,培训要宽、深、精。所谓“广博”,是指提供广博的知识,以满足不同内容展览项目的要求;深入,需要深刻掌握展览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实质上,需要精通整个展览业的运作过程,训练时间宜分阶段进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会展业的需求,走特色人才培养之路。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的差异性、课程的独特性和培养模式的多样性。

 

要了解会展人才的市场需求和人才结构的平衡,不能到处都是。培养目标应以高级管理人才为基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制应系统、科学、国际、可行。同时,教材的开发过程要有会展业的专业人士参与,教育界和理论界共同完成。其次,展览专业教师要到专业展览公司和展览馆参观学习,有条件的话到国内外专业培训机构学习,成为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专业教师。

 

总的来说,中国会展教育培训在坎坷的教育探索中取得的成绩值得业界肯定。中国的会展教育和培训起步较晚,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专家建议,会展教育应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在借鉴国外成功案例时,权威机构应率先将会展教育与培训有效结合起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免费获取报价方案
提交
 
展厅案例
查看更多案例
 
行业资讯